“十二五”期间,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省级教学平台不断增多,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持续增长,科研成果增量提质,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能力稳步提升。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明显增多。学科建设成绩显著,形成了省校两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实现了研究生由联合培养向独立培养的跨越,培养模式和培养经验在全国同类院校得到了广泛认同。对外合作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进一步丰富,学校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完成了原南湖校区土地置换,新建多功能大楼和学生宿舍,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完成了鄂东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划转及资源整合工作,成功获批为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十三五”时期, 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内涵发展、注重质量、规范创新的关键时期。《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省内高校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黄冈市既面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发展机遇,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五大叠加”的大好时机,这些战略机遇一方面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学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思想观念与高等教育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危机感、紧迫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水平与创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高端领军人才缺乏,国家级成果及获奖仍待突破,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综合实力仍显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综合改革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办学经费与实现办学目标之需还有较大差距等。全校务必要对学校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抢抓机遇,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力争今后五年学校的各项事业实现新的飞跃。为适应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及学校实际,特制定黄冈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紧盯“申硕”“更名大学”目标,重点落实三大战略,推进九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二)发展战略
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过程中“两转两改”的总体要求, “十三五”期间学校重点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1.坚持转型发展
以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创建为目标,积极探索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努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将融入大别山振兴发展和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深化校地(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创新模式,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实现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
2.坚持内涵发展
不断巩固教学科研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紧抓住质量生命线,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重点推进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一流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科研奖励项目,努力实现重点建设项目的突破,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创造条件。
3.坚持特色发展
以强化特色为目标,坚持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打造“立足黄冈、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继续打造黄冈基础教育品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支撑黄冈产业发展;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引领黄冈创新创业热潮;强化大别山研究特色,进一步融入“四个大别山”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及特色研究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三大发展战略为指引,全面对标国家颁布的申硕核心指标,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2020年实现申硕目标,为2025年更名大学创造条件。
(二)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
“十三五”期间,学校稳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不断减少专科生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继续教育规模。到2020年,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争取控制在20000人以内,其中本科生控制在18000人以内、专科生控制在1300人以内,研究生达到500人以上、留学生达到200人(次)以上。继续教育学生学历教育达到2000人,职业培训达到1500人以上。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到2020年末,专任教师达到12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量达到400人、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有出国(境)留学或工作超过3个月经历的教师达到100人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50%;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实现零的突破,省级人才达到15-20人,学校明珠学者人数达到80人,知名高端领军人才实现突破。
3.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一项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所在。“十三五”要统筹学校资源,以学校转型发展与大别山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到2020年,基本形成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在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工学学及理学科等四大学科门类建设2-3个优势特色鲜明、在省内位居前列的学科,其中至少5-6个一级学科达到申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条件,学校整体水平达到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条件。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与协同创新,实现师均科研经费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争取与其他高校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实验中心)1个,争取新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新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实验中心)1-2个、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或省级其他科研平台1-2个;培育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0个;5年内科研项目获国家级50项以上、省(部)级100项以上,到2020年,横向纵向科研经费总量达到4800万元以上。争取国家级科研奖励实现零的突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以上。到2020年,科研实力大幅攀升,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5.研究生教育
加强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争取“十三五”期间1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具备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实力,专业硕士学位点达到3-5个,其中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工学学科三个主要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均实现突破;积极探索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成2-3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
6.本科教育
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办学理念,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建成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专业与课程群,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优势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体系;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70个以内;争取所有师范类专业达到中学教育专业认证二级标准,50%以上达到中学教育专业认证三级标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新增国家级1-2个,新增省级2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大力开展校企(地)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各种大学生竞赛、考核指标位居省内外同类高校的前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有较大提升,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知识创新项目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奖励项目年均达到60项以上。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通过。
7.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多形式的职业教育转变,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到2020年,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本专科专业数达到90个左右,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专业全覆盖学校普通高等教育设置专业,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培训项目,初步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覆盖行业的继续教育项目群;在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8.国际教育与交流
国际教育与交流是学校开放办学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争取建成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宽领域、全方位的国际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合作的新格局。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联合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创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1所,争取境外办学新突破;改善海外留学生来校学习环境,在多个学科专业领域扩大留学生规模,到2020年末,争取留学生规模达到200人(次);加强对外交流工作,出国(境)交流人次在“十二五”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9.校园建设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到2020年,要建成教学设施先进、景色毓秀、富含人文与科学底蕴的生态园林式校园。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积极争取扩大办学空间,合理规划三个校区功能,科学布局、改造北校区;进一步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确保文献经费保持在全校各项支出的5%以上,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校园网为基础,云计算、大数据为技术路线、“互联网+”为核心,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开放、协同数字化环境,努力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服务的转变。
三、主要建设工程
(一)“申硕”工程
按照中共黄冈师范学院第二届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申硕”和“更名大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十三五”后期,全面对标国家颁布的《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基本条件》《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客观分析学校在博士比、生师比、师均科研经费、生均经费、申报硕士点基本条件等核心办学指标方面与“申硕”标准存在的差距,找准不足,进一步提升资金筹措能力,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力争202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
(二)转型发展综合改革工程
以问题为导向,以《黄冈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综合改革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的“30项改革清单”为抓手,以培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进一步深化学校转型发展和综合改革。创新教学学院管理体制,创新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方式方法,构建新型教学质量和科技服务能力的评价评估体系。通过转型发展和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工程
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力争“百人计划”人选、“楚天学者”等数量稳步增加;从2018年开始推进“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博士数量达到“申硕”要求;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明珠学者计划”工程,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的青年教学和科研骨干,培育青年教学能手和教学名师;实施“团队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科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将职称评聘与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紧密挂钩,引导部分教师向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变;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考评制度。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实施全员分类管理和任期目标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为各类人才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生活条件,造就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
坚持“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本科教育理念;建立校企(地)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科学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提高生源质量;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传承师范教育传统,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统筹兼顾发展其他专业;加强新设专业新建学院教学条件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引进与建设,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做好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扎实做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
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网络、社交等资源共享空间,扶持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大学生“创客”群体,鼓励“创客”类社团发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丰富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五)“一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程
按照区域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重点扶植学科的学科建设分类,确定不同层次学科的发展目标,通过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实现学科分层发展。重点支持建设教育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努力将这两个学科建设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在国内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的区域一流学科;择优支持建设4个左右的学科基础较好、有一定比较优势与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较高的学科,通过建设,学科竞争力排名进位明显,到2020年达到申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条件;扶植建设5个以内的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和有发展前途、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通过建设,到2020年成为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科。
全面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专业学位授权试点验收;进一步加强现有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力度,扩大专业学位点的覆盖面;扎实做好“十三五”期间(2018-2020)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立项建设工作;完善研究生奖助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积极探索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新模式,加大应用型科研力度,促使纵向项目上水平、横向项目创特色,实现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实施“平台支撑”战略,把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学校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瞄准重要科研方向和学科特色,加大科研人力资源投入,设立实体科研机构和科研岗位,推动重要科技成果产出;改革科研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强化对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应用性研究、特色研究的引导作用;设立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专项基金,重点培育国家级的项目与成果;发挥人文社科优势,深入开展地方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研究,加强智库建设;深化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促进学校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
(七)校园建设与后勤保障工程
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优化整合校区资源,进一步完善南北西三个校区功能布局;重点建设体育运动中心、产教融合工程实训中心、人文大楼(含大学生活动中心);积极争取促成省市共建学校,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出台一批重大政策措施,为学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推进城东新区预留560亩高等教育用地的征地及规划工程,积极推进人才公寓项目、留学生公寓和附属中小学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市政府建设南北校区连通工程、学校南北校区东侧三台河沿线“一河两岸”建设工程;通过对北校区现有建筑资源进行改造的方式建设研究生大楼;做好体育运动中心周边及南校区新征土地绿化亮化工程,北校区电力增容、高压线塔迁移、道路刷黑及排水防洪工程,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维修改造工程,加强配套信息化建设,并完善其功能;推进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为核心的实验园区建设;推进以绿色化为标志的生态校园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标志的平安校园建设、以资源数字化管理为标志的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经费预算的精准度,提高经费预算的执行率,确保教学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水平;推进学校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闲置,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注重学校资源的综合利用,杜绝资源浪费。
(八)开放办学深化工程
发挥中外合作教育优势,扩大中外合作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数量;发挥传统教师教育优势,打造对外汉语教学品牌;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建成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扩大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外出研修深造;举办各类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协调运行机制;调整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大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培训品牌。
(九)先进文化引领工程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与培育大学的先进文化,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过程,构筑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以国家级文明单位建设为标志的文明校园建设、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标志的“书香校园”建设;培育行为文化,组织校史校情讲解团,讲好黄师故事,传播好黄师声音,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按照“环境思政”要求,培育环境文化,做好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文化景观的规划布局,引进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建成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学校办学传统的人文景观,推进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规范使用学校文化标识,注重彰显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四、保障措施
运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依靠体制的创新化解学校发展中的矛盾,采取切实措施,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同时,高等教育正走向社会中心,高校必须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通过拓展服务能力,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从发展方式看,高等教育已经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给学校跨越发展带来了新挑战,转型发展的任务给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出了新课题,更名大学的目标给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加了新要求。因此,“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要围绕“创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应当怎样做?”这一重大课题,既要认识到高等教育格局深刻调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要认识到办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顺势而上,克难奋进,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校情的特色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地方高师院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十二五”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办学成就,为实现学校既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但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校的基础建设和办学实力仍然比较薄弱,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尚需进一步增强。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引领全校师生员工改革创新、开拓奋进的航标和灯塔。全校教职员工要在这一新的奋斗目标的激励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思想舆论环境。同时,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奋斗目标,明确各单位及个人的工作任务,通过全体师生员工创造性的工作实践,为最终实现学校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二)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以优良的党风带校风、促教风、正学风,为促进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深入推进“五个思政”改革创新,坚持不懈打造“大思政”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重视意识形态的引导与管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用,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加强组织建设,做好干部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建设一支年龄梯次优化、学科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适时开展中层干部换届调整工作,制定激发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实施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创建一批党建标杆院系、党建先进党支部,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党支部书记。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中层单位党总支向校党委报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制度,推动主体责任逐级向支部传导延伸。加大对违规违纪典型问题严肃处理和通报曝光力度,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少数人的问题警醒大多数人。开展巡视整改落实校内“回头看”,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并对整改责任不落实的严肃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和湖北省、学校的实施办法,以严肃的追责问责倒逼转作风改作风。实施好学校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扩大监察范围,丰富监察手段,实现对学校行使公权力的管理人员监察全面覆盖。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服务机关、效率机关和责任机关”。以优良的党风构建学校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作风保障。
(三)推进改革创新,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强化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与管理,以制度形式确保“十三五”规划的有效实施;以《黄冈师范学院章程》为核心,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学校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制度,理事会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30%;教学学院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学院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改革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依法依规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完成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教学学院目标考核办法和机关及直属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与指引作用,保证学校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完成“三定”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教师岗位设置优先满足学科平台、创新团队建设需要;积极实施教师全员岗位聘用制度,明确上岗条件、岗位职责与聘期任务,强化聘约管理,建立以岗位绩效为核心的教师任期目标考评制度,充分发挥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教师发展的导向作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形成关心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
深化学科建设与学科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实行优势特色学科项目管理制度和首席负责人制度,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与统筹力度,建立学科建设绩效评估与预警机制;建立重大研究项目与成果培育制度,对具有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前景的项目进行特殊资助和扶持,力争国家级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突破。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研究和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学术委员会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评价中的权威和职能;依照学校章程,逐步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相制衡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与学校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
(四)规范财务管理,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科学谋划学校事业发展预算编制,做好预算管理的顶层设计,细化预算项目,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支出刚性约束,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率,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决策机制、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职工收入分配机制、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二级单位财务管理机制,提高经费支出管理水平;继续推行全口径预算改革,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认真开展预算绩效考评,财政专项拨款预算执行率达到100%;加大校级预算资金统筹力度,重点做好教育教学运行与改革项目预算、校园基建项目预算、学科建设项目预算、人才队伍建设项目预算、资产采购预算和日常公用经费预算编制工作,以强化预算管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修订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报账体制,加强财务票据审查,防范财务违规风险。
保证主渠道,拓展新渠道,多途径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争取年收入增长率达到8%以上,2020年争取生均经费收入不低于3万元;稳定并适度增加各类招生规模,确保事业费收入有增无减,保证非税收入稳定增长;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市级各类财政项目资金拨款,确保“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支持项目的经费额度超过“十二五”的总和;全力争取各类竞争性拨款,确保竞争性拨款总额高于省属同类高校平均水平;建立教育基金会,依托校友会平台,积极争取广大校友和海内外人士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吸收社会资金,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后勤实体服务经营管理,不断提升后勤实体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五)优化公共资源建设,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后勤与服务保障
切实加强实验室、图书文献、信息网络、档案资料等公共资源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加强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建成一批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实验室、开展实验室绩效评价,提高实验室开放和利用率;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 建设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加大特色数据库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建立协调统一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成辐射社会的区域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责任,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实现重要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及网络检索,大力提升数字化校园水平,建立面向知识分享的网络社区服务,实现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
精心打造人文校园环境,提升“环境思政”的育人功能。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做好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布局,规范使用学校文化标识,建成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学校办学传统的人文景观;建设生态园林式校园,美化长河沿岸,绿化亮化体育运动中心周边及南校区新征空余土地,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避免环境污染,维护校园及周边生态环境。
不断完善校园服务设施,努力创建平安文明校园。合理规划建设校园超市等服务性设施,建设校园道路、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统一设计、设置交通标志和人性化的人行通道;整体规划建设校园安全防护网络,加大校园监控系统建设,通过人防、物防与技防等各项措施,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和督办制度,落实好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安全素养和能力。
附件1:
黄冈师范学院“十三五”各项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 别 | 项 目 | “十三五”目标 |
1.办学规模 | 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控制数 | 20000人以内 |
其中: 全日制本科生控制数 | 18000人以内 | |
专科生控制数 | 1300人以内 | |
研究生 | 500人 | |
留学生 | 200(人次) | |
各类继续教育学生 | 3500(人次) | |
2.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指标 | 专任教师 | 达到1200人 |
其中:博士学位教师人数比例 | 400人、30%以上 | |
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 | 达到 85% | |
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 | 达到 50% | |
国家级人才 | 突破 | |
省级人才 | 达到15-20人 | |
校级明珠学者 | 达到80人 | |
3.学科建设与发展主要指标 | 省级重点学科 | 达到 8个 |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 1-2个 | |
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 1-2个 | |
学科团队(重新遴选) | 10个 | |
具备硕士学位授权条件的一级学科 | 达到10个 | |
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 达到10个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突破 | |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新增1-2个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 突破 | |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 新增1-2个 | |
学科成员出国(境)学术交流五年累计 | 50人次 | |
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五年累计 | 5-10次 | |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主要指标 | 国家级科研项目五年累计 | 50项 |
省部级科研项目五年累计 | 100项 | |
2020年纵向横向经费 | 4800万元 | |
国家级科研奖励 | 突破 | |
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新增1-2项 | |
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五年累计 | 20项 | |
年均SCI、SSCI、CSSCI论文 | 120篇 | |
年均专利 | 30项 | |
科技合作基地五年累计 | 20个 | |
校企合作项目五年累计 | 200项 | |
有效咨询报告五年累计 | 10项 | |
重新遴选科研团队 | 10个 | |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要指标 | 硕士学位授予权 | 突破 |
专业硕士学位点 | 达到3-5个 | |
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 | 达到2-3个 | |
研究生规模 | 500人 | |
6.普通本专科教育主要指标 | 本科专业控制数 | 70个以内 |
师范类中学教育专业二级认证 | 100% | |
师范类中学教育专业三级认证 | 50%以上 | |
人文学科本科生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 达到35% | |
社会科学本科生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 达到25% | |
工学本科生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 达到20% |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新增1-2项 | |
省级教学成果奖 | 新增2-4 项 | |
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 新增1-2个 | |
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 新增20项 | |
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 新增50个 | |
年均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各种学科技能竞赛奖励 | 新增60项 | |
7.继续教育主要指标 | 年学历教育规模 | 2000人 |
年职业培训规模 | 1500人 | |
8.国际教育与交流主要指标 | 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 1所 |
教师出国工作五年累计 | 30人次 | |
年均留学基金项目 | 达到5-7个 | |
留学生规模 | 200人(次) | |
9.校园建设与发展主要指标 | 校园占地面积 | 1620亩 |
生均占地面积 | 60平方米 | |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 39.73 平方米 | |
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 | 20.2平方米 |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7000元 | |
生均图书册数 | 120册 | |
数字视频监控一类二类覆盖率 | 100% | |
10.资金筹措与运营主要指标 | 年收入增长率 | 8%以上 |
2020年学校生均经费收入 | 3万元 | |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五年累计 | 1000万元以上 | |
预算执行率 | 90%以上 | |
财政专项预算拨款执行率 | 100% | |
人员支出比率最高控制值 | 65% | |
资产负债率最高控制范围 | 15% | |
公用支出最高比率 | 20% | |
年均总资产增长率 | 12% |